清晨的长街冷清依旧。
除了旅游大巴,没有游客会在清晨就到。
自去年年底,旅游淡季的浪潮席卷而来,生意一落千丈,街上的店铺陆续关上了大门。
原本都盼着开春后,生意能重回正轨,重新开张。可谁能料到,春天的脚步近了,生机却依旧未曾降临。
有几户观望等了个把月,始终不见回暖的迹象,熬不住,把店彻底一锁,又出门打工去了。
没办法,一家几口,得吃饭。
王立峰的农家乐,是这条长街上为数不多仍在坚持营业的店铺,在一片清冷中显得格外突兀。
虽然这段日子,虽然镇上的情况有所好转,人影也渐渐多起来,但相比去年旺季的盛况,还是差了许多。
那句话怎么说来着,曾经沧海难为水,吃过鱼翅还怎么欣赏粉丝?
尝过游客如织,赚钱如呼吸般简单的日子,现在这样的冷清着实叫人心底煎熬。
年前,王立峰满怀着一腔热血与壮志,从银行贷了款,把隔壁两栋房子租了下来,打算把这几栋房子打通,改造成民宿,专门做旅行团的生意。
当时合同一签就是五年,租金一次性付清。那时候疫情还没来,房东瞧准时机,狠狠敲了一笔高价。
没等得及年后开工装修,一个浪打过来,他被拍死在沙滩上。
这些日子,王立峰夜夜辗转难眠。
不装修吧,那五年的房租,几万块钱,就像打了水漂,白白浪费;可要是装修,万一市场一直好不起来,那装修的钱也得跟着搭进去。
左思右想,无论怎么盘算,都是血亏的局面,这让他愁肠百结,满心都是焦虑。
这一天,心事重重的王立峰照样醒得早,睁着眼睛瞪着天花板到天明,日头从墙上移到了地上,外头的大马路上,一片静悄悄的。
放在从前,这个时候,从丽水、温州驶来的大巴车早已沿着长街呼啸而过,向着山上驶去;而杭州、上海来的大巴车,也会在正午准时抵达。
这一会儿,后街上水龙头哗哗地淌着水,成群的老娘客围在一起,洗菜,摘豆,切肉,聊八卦的嗓门比雷声还响。
老娘客的话题荤素不忌,他这个年纪的后生,根本不敢从她们面前过。
如今,前街后街,都是一片寂静。
躺了一会,王立峰起床。
年前,为了文静娘家那几万块钱,两口子吵了一架,文静带着孩子回娘家,又遇上疫情爆发,说乡下人多病菌多,就再不肯回来。
李丽琴一个月有大半都住在云上村,这段日子,宁宁那囡开始搞什么直播,她负责选品采购,更忙了,好几次王立峰看见她骑着电瓶车从长街那头路过,真叫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。
这空荡荡的立峰农家菜馆里,到了晚上,就剩下他爷俩,大眼瞪小眼。
躺了半日,觉得没劲,翻身起床。站在窗口刷牙,从这窗口看出去,从两排房屋的缝隙间,正好可以看到兰香面馆。
兰香面馆这几日没开门。